前言:
根據民國101年衛福部癌症登記資料,食道癌已列國人前10大高發生率,且名列國人第9大死亡癌症,若單就男生來看,更高居第5位!
主要原因為早期食道癌無任何症狀,不易被發現,當已有吞嚥困難甚至吐血等症狀時,通常皆已是晚期症狀,存活率極低。

食道癌依據細胞學可區分10種不同的癌症,但國人超過90%的食道癌皆為鱗狀細胞癌,多與抽菸、喝酒、嚼食檳榔有關,此外,根據中國大陸的研究,愛喝燙口的熱湯、熱飲也跟食道癌有所關聯。
僅次於鱗狀細胞癌的為腺癌,約佔5%左右,此一種類在西方的發生率(>50%)更高於鱗狀細胞癌,推測與飲食習慣有關,長期的胃食道逆流被認為與腺癌有一定的相關性,近年來由於國人飲食西化的影響,腺癌的人數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。
若將食道畫分成三等份,鱗狀細胞癌較常見於上段與中段,而腺癌則好發於下段,主要還是跟致癌物的暴露有所相關。

鱗狀細胞分化不良的癌前病變是因長期暴露於高危險因子如:抽菸、喝酒、嚼食檳榔、喝燙口熱湯、熱飲所導致。根據一份13.5年的追蹤研究,當鱗狀細胞分化高度不良時,有超過74%的機率會進展為鱗狀細胞癌。因為惡化為癌症比率高,無論是什麼程度的再生不良,都建議及早治療以阻止癌變發生,依據另一份荷蘭與中國合作的研究,細胞再生不良經片/環狀電燒(RFA)的治療後的治癒率超過95%

巴瑞特食道通常是由長期的胃食道逆流所引起,約5-15%的胃食道逆流病患會罹患巴瑞特食道,此病症目前在台灣盛行率約1.8%。由於變異的細胞顏色較深,可由一般內視鏡簡單的辨別出來。巴瑞特食道一般病理區分三階段:無變異、低度變異與高度變異,若確診為高度變異的巴瑞特食道症,有6.6%的機會在三年內轉化為癌症機率為一般人的 2300倍。

高風險族群

食道癌診斷
食道癌晚期存活率低,但因為早期階段無任何症狀,往往病人發現有症狀而就醫時已為晚期,大幅降低病人存活機率。
若早期發現,可大幅提升病人存活率,癌前病變以及癌症種類雖然不同,但因為科學進步,現已使用內視鏡或透過特殊染色技術簡單的找出病灶,配合病理分析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。

巴瑞特氏食道症鱗狀上皮細胞分化不良

癌前病變治療方式介紹
目前市面上針對兩大食道癌癌前病變的治療常見的以片/環狀電燒(RFA)、黏膜下切除術(ESD)與外科的食道切除術為主,治療相關比較可參考下面的圖與表格,實際使用選擇還需根據醫師專業判斷。

各種治療方式比較

改變生活飲食習慣

1.減少咖啡甜食醃漬類食品。
2.減少辛辣食物。
3.少吃宵夜、吃完食物不立即躺下,降低胃食道逆流的影響
4.維持運動習慣,避免體重過重
5.戒除煙、酒、檳榔
6.飲食勿過熱
7.攝取足量蔬果

定期作健檢 內視鏡追蹤